新闻中心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成功开展椎间孔镜辅助下纤维环缝合技术

日期:2023-02-10  阅读:

2022年2月7日,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骨科曹治东教授团队晁瑞副主任顺利为一位75岁高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完成椎间孔镜辅助下突出椎间盘切除联合纤维环缝合手术,术后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疗效满意。

术前,晁瑞副主任团队为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专科检查及MRI辅助影像学检查,患者被诊断为L4-5腰椎间盘突出症。医生团队进行了充分术前讨论,综合评估了患者椎间盘退变程度和椎间隙高度等多方面因素,对照椎间盘退变的Pfirrmann分级指数,终制定了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辅助下突出椎间盘切除联合纤维环缝合术的手术方案,并做了全面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晁瑞副主任对患者的纤维环韧性进行了再次检查,判定符合纤维环缝合技术适应症标准。整个手术顺利完成,缝合后的纤维环破口闭合状态佳。

纤维环缝合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骨科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方面,又开创了全新的特色诊疗方法,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提供了治疗新选择。


病例分享


image.png

图1、患者术前影像资料。


image.png

图2、晁瑞副主任及助手为患者行椎间孔镜辅助下纤维环缝合手术。


image.png

图3、纤维环缝合前后对照。



技术特点


脊柱修复与重建技术之纤维环缝合术是在各种针对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术式辅助下,闭合纤维环上残留的破口,技术特点如下:

  1. 1、纤维环缝合手术是对椎间盘形态进行的修复,促进了纤维环破口的愈合,是对以纤维环破裂所造成的椎间盘突出症直接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2. 2、即刻闭合纤维环的破口,显著降低椎间盘内残留髓核受力后从纤维环破口处再突出的复发几率。

  3. 3、降低椎间盘内炎性介质释放对神经根的刺激,减轻病人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4. 4、减少术后瘢痕形成和神经根粘连。

  5. 5、更多的保留了正常的髓核组织,保留了椎间盘功能,保住了患者的原装结构,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


临床意义


纤维环缝合技术的意义:

  1. 1、纤维环缝合术是对造成椎间盘突出症状的病因,即损坏的纤维环进行修复。椎间盘突出的根本原因被治疗,因此,我们认为纤维环缝合技术是一项重在“治本”,终实现“标本兼治”的脊柱修复重建技术。

  2. 2、在椎间盘减压基础上开展纤维环缝合技术,可以培养术者养成良好的减压习惯,在不扩大纤维环原有缺损的同时避免过度摘除正常髓核组织,闭合纤维环破口,保留椎间盘结构完整的同时有利于椎间盘功能的恢复。

  3. 3、随着PRP、干细胞和分子生物等再生治疗技术的实验研究,纤维环缝合技术实现的椎间盘物理形态修复已成为椎间盘再生治疗的前提和基础。


专家简介


图片1.jpg



曹治东,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骨科主任、重庆市首批医学高端人才。

从事骨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20年,擅长各类骨折的微创治疗,尤其是老年髋部骨折、慢性骨髓炎的诊疗,对各类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的微创治疗,微创关节置换术,关节镜手术、韧带、半月板损伤的微创治疗等有丰富经验。现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骨科创新与转化关节外科专委会青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关节运动伤害学组委员、中国骨科青年医师联盟委员、APKASS(亚太膝关节、关节镜及运动医学学会)会员、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运动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AOCC重庆青委会副主委、CSES重庆肩肘运动医学培训中心副主任委员等。赴德国汉堡大学附属罗腾堡教会医院创伤及骨科中心和ENDO-KLINIC关节中心进修学习1年。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重庆市医学高端人才工作室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论文7篇。获得重庆市卫健委科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重庆市卫生计生系统共产党员、重庆名医奖等10余项。


图片2.png


晁瑞,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骨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软组织疼痛分会全国人工智能技术专家委员会会员,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关节健康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委会委员,重庆市预防医学会骨与关节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数字医学学会会员。

2006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长期从事骨外科临床工作,专业方向为脊柱外科,对于脊柱骨折,脊髓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脊柱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经验,擅长内镜辅助下的微创脊柱外科手术。主持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课题及重庆市渝中区科委课题各1项,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重庆市教委课题1项,国内外发表署名论文16篇,其中SCI收录4篇,获得专利6项。


科室介绍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骨科成立于1994年,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科室形成集临床、科研、教学、预防和急救于一身的专业学科。现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药物临床实践(GCP)基地、及市级规培基地、重庆市骨科专培基地、德国汉堡大学罗腾堡教会医院骨与关节协作科室,为中国康复协会肢残康复专委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专委会、中国骨科青年医师联盟、重庆市医学会骨科专委会、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室。拥有重庆市高端后备人才、医院“551人才培养项目”。

科室开设床位70张,有医师团队18人,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6名,医师3名,拥有博士4名;硕士研究生9名;有护理团队20人,其中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5名,护士6名。年门诊量万余人,年收治危重、复杂骨创伤等患者千余人,常规开展骨科一、二、三及四级手术,年手术量1500余台次。

科室在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骨创伤、运动系统损伤的诊疗积累了大量独到的经验;擅长老年骨折的诊治,年开展相关手术数百人,其中包括高龄、超高龄及百岁老人手术,诊治水平达到市内领先,进一步建成医院及重庆市“老年骨折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心”;同时在脊柱微创、椎间孔镜手术及盘镜手术、导航手术、骨折微创手术、关节镜及微创关节置换手术等方面形成了科室特色。                         

紧跟现代骨科发展步伐,骨科亚专科已开展了一系列目前先进的治疗技术,如神经转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巨大肩秀关节镜修复手术、骨折内固定导航手术及游离椎间盘的椎间盘镜手术等。


医院概况


微信图片_20230207151817.jpg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中正医院”,1950年更名为西南工业部工人医院,1954年更名为重庆市工人医院,1984年更名为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1988年3月依托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合并原重庆市急救站,组建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1995年获批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3年成立重庆市急救医学研究所,2017年10月成为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是一套班子,三块牌子,集急救、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面向社会提供综合医疗服务,同时履行重庆市政府公共卫生救援职能及主城八区120指挥调度和日常急救职能。

医院是国际紧急救援组织网络医院及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先遣队所在医院、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实习基地、重庆市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综合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基地、重庆市航空救援联盟、重庆市急诊急救联盟、重庆创伤救治联盟牵头单位。





新闻推荐

联系我们

010-50928660

总部: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四街11号院1号楼2层
邮箱:shangwu_2020@126.com
代理商合作咨询:18649518300(苏先生)

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Copyright © 二零二零(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某ICP备00000000-0号